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新华社呼和浩7月31日电(记者 刘懿德、魏婧宇)追踪太发初始能量释放和在行星际空间播过程的射电日像仪,灵敏度高、能优的行星际闪烁专用望远镜,空间覆盖面广的超宽带射电频谱仪……目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正准备建设一系列新设备观测研究太,从而使其成为国际上大的综合太射电观测基地,为研究、预报太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该基地的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是世界一流的太射电望远镜,素有草原“天眼”的美誉。由于能卓越,该设备吸引了诸多国际关注,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当前先进的新一代太专用射电干涉设备。但科研人员追求进步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他们正致力于让这双“眼睛”变得更加大。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谭宝林说,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项目——子午工程二期的支持下,基地将新建米波-十米波射电日像仪、行星际闪烁望远镜和超宽带太射电动态频谱仪。
其中,明安图米波-十米波射电日像仪将填补国际上对太射电发及行星际激波,从低日冕向上播进入行星际空间这一过程的成像观测空白。行星际闪烁望远镜将可以更好地测太活动对行星际太风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扰动征和规律。超宽带射电频谱仪则能够追踪从太发源区到行星际空间整个播和演变过程。
2019年7月29日,子午工程二期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怀柔园区召开,明安图观测基地的上述新设备名列其中。这些设备计划占地约215亩,预计总投资1.3亿元,初步预计2023年建成、2025年投入使用。
谭宝林说,新设备建成后,明安图观测基地将实现从太大气底层到近地空间、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大增我国对灾害空间天气事件的测和预能力。“这就相当于我们拥有了一双更加大的‘眼睛’去观测和研究距离我们近的恒星。”中国科学院太重点实验室主任、明安图观测基地席科学家颜毅华说。
据介绍,太的剧烈发活动可引发灾害空间天气事件,能对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导航、网络、输电网、输油管网等高技术系统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启动国家空间天气研究计划,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加拿大等也先后启动各自的太及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计划。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运行的观测太和空间天气研究监测网络,加从源头上监测太活动的能力,并在一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