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杨骏 实习生 唐璨)3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此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了53条创新举措。其中,重庆获得两项“权”:批准重庆设立“次进口品和生物制品口岸”及赋予重庆铁路运邮的权限。
两项“权”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发展
据了解,本次《通知》围绕“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人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等4个方面,提出了53条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其中,适用于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有41条。值得一提的是,该《通知》批准重庆设立“次进口品和生物制品口岸”;同时,赋予重庆自贸试验区“铁路运邮”的权限。
“自贸试验区本就是一个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的平台,倡导差异化发展,各类创新措施先行先试。本次《通知》中,重庆有的两项“权”,也符合重庆自贸试验区的点。”市自贸办统筹指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正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口岸高地,这两条举措也与重庆的口岸建设、通道建设关系密切,符合市场需求,出台得很及时。
另一方面,针对《通知》,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重庆的贯彻落实意见,已经由市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不日即将下发。
据了解,相关文件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从出台实施细则、下放管理权限、优化操作程序、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逐条提出贯彻落实举措;二是结合市级部门职能职责,明确了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20余家牵头部门,确保每条每项都有责任单位推进实施;三是明确了完成时限,80%以上的改革措施限定在今年6月底前落地实施,其余的贯彻落实措施在三季度或年底前完成;四是及时跟踪和通报落实进度,加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每条措施都得到有效落实。
次进口品和生物制品口岸落户重庆
《通知》批准重庆设立“次进口品和生物制品口岸”,使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第四个可进口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品和生物制品(疫苗类、液制品类及源筛查用断试)的城市。
能够获得该权限,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与企业携手,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平台作用和口岸功能的体现。几年前,西部物流园与入驻企业重庆(集团)合作,利用重庆是全国18个进口口岸城市之一的优势,顺利地用中欧班列(重庆)运输完成趟进口品的测试,结束全国西部地区无直接进口品的历史,并获得国外品制造商认可。
随后,市委、市高度重视此事,责成沙坪坝区与西部物流园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因此,西部物流园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积与重庆(集团)洽谈合作,希望后者能继续开展此类业务;二是与各相关部门衔接,从运输、通关等环节下手,优化进口品的运输流程、通关效率、分销渠道等,确保进口品顺利入渝且销售。
另一方面,从产业角度出发,西部物流园与多家企业进行洽谈,开展与更多全球知名企业的合作,如瑞典阿斯利康制、法国赛诺菲制以及德国夏菩天然物制公司等都与西部物流园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此外,西部物流园先后进口施保利通片、博利康尼雾化液和诺维乐3种全球畅销品,以100%合格率通过重庆市食检所的品检验,逐步形成进口品的规模化和常态化。
条件基本成熟后,2017年,西部物流园正式向国家提出申请,希望以重庆铁路口岸为基础,在重庆设立次进口品和生物制品口岸,这才有了现在该口岸的落户。
“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需从多个角度来维护、运营好这个口岸。”沙坪坝区自贸办副主任谷永红表示,该口岸的主要运输载体还是中欧班列(重庆),所以,其进口品也主要来源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至于具体的进口品类别,还有待企业洽谈。
他还表示,下一步,西部物流园将从3个方面推动次进口品和生物制品口岸的建设。一是取经北上广,引入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创新。二是做好硬件基础设施配套,比如在今年6月,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恒温库将投入使用,有利于进口品的储存。三是引进更多企业,并结合重庆的环境,造符合自身环境的进口品产业链。
中欧班列(重庆)“撬动”铁路运邮
在《通知》中,重庆自贸试验区享受的另一个“权”,就是铁路运邮权限。
事实上,铁路运邮本是“不可能之事”。在铁路合作组织(OSJD)1956年颁布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简称《国际货协》)中规定,在国际铁路直通货物联运中不准运送邮政专运物品。但随着国际经贸往来的增加,这一令显然已不合时宜。
敢为人先。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与运行,让重庆有机会改变这一现状。重庆市先是组织中欧班列(重庆)运邮的国内段测试,摸清基本况后,又积与海关总署、中国邮政集团等部门协调,提出利用中欧班列(重庆)在沿线各国运邮的设想,获得各方积响应。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回忆,为了促成此事,重庆市各部门与海关总署、中铁总公司、沿线各国铁路部门国沟通了许多次。据不完全统计,各方召开了各种会议30多次,电子邮件往来多达300余封。
终,铁路合作组织在立陶宛召开了层面会议(运输法专门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版《国际货协》。其中,删除了对止运输邮政专用品的相关描述。
铁路运邮由此开启新篇章。
随着中欧班列(重庆)的成熟,全国众多中欧班列相继涌现,国内众多区域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关系交往越发密切。为此,海关总署批准,重庆成为可通过货运列车进行国际运邮的全国唯一试点城市。
该试点批准不到半年,26袋邮包、共计139件邮件便搭乘中欧班列(重庆)从沙坪坝区团结村出发,顺利达德国法兰克福邮件处理中心,并全部成功投递。这也标志着中欧班列全程运邮测试成功,开创了中欧国际铁路运邮的先河。
这次测试,也实现了重庆海关的“三个次”:次将安全智能关运用到中欧班列(重庆)国内段监管,实现启运地、中转地、出境地海关通过安全智能统一实施监管;次在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上实现了海关通关与邮政作业系统的数据共享;次实现中欧国际铁路运邮电子化通关,通过关直接存储、读取“邮件详单、邮件清单、邮件路单”等相关通关信息。
2018年11月26日,一批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邮包到达重庆国际邮件互换局铁路口岸中心,标志着中欧班列(重庆)次回程运邮测试成功。由此,中欧班列(重庆)完成了铁路运邮的双向测试,铁路运邮的历史彻底被中欧班列(重庆)改写。
据统计,目前,中欧班列(重庆)通过去程班列运输邮包,已基本形成常态化。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共计发运铁路小包79万件,总重量约240吨,货值约115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