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杨汉秀 (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供图)
“几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妈妈,因为妈妈离开我时我还不到两个月,妈妈牺牲时,我还不到1岁半。而今我要见到她了,却只是她的遗骨了……”一篇名为《我的妈妈杨汉秀烈士》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引发了轰动。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烈士杨汉秀的女儿李继业。”12月2日,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文博副研究馆员王浩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杨汉秀还有一个身份更加广为人知——杨大。
那么,被称为“杨大”的杨汉秀是如何走上革道路的?在红岩陈列馆内,王浩给记者讲起了她的故事。
因势利导
朱德帮她走上革道路
杨汉秀1912年8月15日于四川广安县。其父亲杨懋修是四川阀第二十长杨森的胞弟,曾任杨森部师长。因杨汉秀在杨家几房儿女辈中居长,又被人称为“杨大”。
1924年,杨懋修在宜昌大战中身受重伤,弥留之际将女儿托付给哥哥杨森,从此杨汉秀就生活在伯父杨森的身边。“但杨森的庄园如同一座锢的城堡,杨汉秀在伯父家目睹了阀地主对劳苦大众的盘剥蹂躏、榨欺侮,令她十分感。”王浩说。
1926年7月,从苏联归来的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万县担任国民革第二十代表、代政部主任,在杨森的总部做统战工作。杨汉秀得以有机会接近朱德,听他讲述人生志向和革真理。别是在“九五”惨案发后,杨汉秀更是在聆听了朱德的演讲后,毅然参加了游行,从此走上革道路。
“朱德离开万县后,杨汉秀依然坚持追寻革理想,她先是不顾家人的烈对,毅然和家境贫寒的渠县小学教员赵致和结,阅读了大量左翼文学作品。”王浩说,后来在战全面发后,杨汉秀又在家庭教师朱挹清(员)的帮助下,在成都星芒报社做校对工作。“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她从报纸上得知朱德任八路总司令,正率领部队在敌后作战,这使得她产生了北上延安的想法。”王浩说。
改名换姓
积为革作贡献
1940年春,杨汉秀带着朱挹清的推荐信,开始了北上征程。在冲破重重阻挠后,杨汉秀于1940年冬达八路驻西安办事处七贤庄,见到了阔别14年的朱德。
据史料记载,杨汉秀向朱德表示:“我决心要做阀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要坚决彻底改造,连名带姓都改,跟着革到底,就是无名无姓也决不姓杨。”朱德说:“照你自己说的无名无姓,就叫‘吴铭’吧,不过是口天‘吴’,金字旁的‘铭’。”从此,杨汉秀改名为吴铭,表明了她与杨氏家族彻底决裂、为革事业默默奉献的决心。
不久,杨汉秀由八路办事处护送到延安,进入延安女子大学第七班学习,后转入鲁迅艺术学院、日政大学学习。1942年3月,在朱德和王维舟的关怀下,杨汉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1946年3月22日,杨汉秀收到一个殊的任务:若和平协定得以维持,就做上层统战工作;若形势逆转,就策动蒋武装斗争。”王浩说,当年3月25日,杨汉秀随周恩来同机飞重庆。国民统西安站早就将她奉调四川况电告重庆,她一下飞机,便被务监视。为摆脱务的严密跟踪,杨汉秀回到渠县,以“杨大”身份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
“在积开展统战工作的同时,杨汉秀还对川东北的武装起义给予了很大支持。”王浩说,例如,杨汉秀就把经商筹集的款项用来购置支、粮食、棉絮和衣物,通过地下的联络点转运至地下武装集结点。同时还将家中的135石谷、6床被盖及2支手交给组织,为龙潭起义(华蓥山大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动提供了很大支持。
三次被捕
杨汉秀英勇就义
由于频繁的从事革活动,杨汉秀自然成为国民务的眼中钉,故在1947年到1949年期间,杨汉秀曾三次被捕,但她每次都大义凛然,让务们无可奈何。
1947年7月,因中统务漆旭告密,杨汉秀被逮捕。“在关押期间,杨汉秀不仅没有吐露任何报,还教育前来望的儿子‘妈妈不怕,你也不要怕!即使我被害了,也会有人照顾你们兄妹,你要坚些,以后成为一个勇敢、进步的青年,长大了好为妈妈报仇!’”
1948年9月,因统务柳自修告密,杨汉秀第二次被捕,转押至重庆渣滓洞。“在狱中,她沉着冷静,严守的机密,组织难友学唱延安歌曲,为难友端茶送水、照料生活。她凭借自己的殊身份与难友一道开展斗争。”王浩说。
1949年4月,杨森的姨太出面活动,把杨汉秀保释出狱。之后不久,杨森以“养”名义,将她安置在院“监护”。
一天,杨汉秀见到了前去“”的伯父杨森,她随即转达朱德对他的口信说:“大伯,朱总司令是你老友,他托我向你问候。他说,你们一道袁护法,又在万县一同过英舰。凡做好事,人民记得。他盼你切不可像二七年去武汉那样,部队垮了,终还落骂名。他还是希望像在万县那样和你相见,共同把中国的事办好。朋友间就不要对着了,把口掉个头,共同去欺侮中国的国主义!”杨森大怒:“人都老了,还去改姓?”
1949年9月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给山城人民的生财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激起了烈的民愤。火灾发生后,杨汉秀奔走于街巷,揭露国民蓄意制造纵火事端嫁祸于的谋,并严词表明,这是国民有意纵火,是希勒“国会纵火案”在山城的重演,是杨森阀成、在溃退前对重庆市的大破坏、大暴行!
杨森恼羞成怒,遂于9月17日深下令将杨汉秀密逮捕,并连突击审讯,企图将纵火的罪名栽赃于她。杨汉秀自知必遭身之祸,却无所惧怕,对所加罪名据理驳斥。
次日上午,时任重庆市刑处长的张明选见毫无收获,遂派人将杨汉秀拖进一辆小轿车里,后排的两个男人拿出一根绳子套在她的脖子上,将其勒,并将其遗体抬到重庆西郊的歌乐山金刚坡的破碉堡中掩埋。杨汉秀就这样被动派密害,时年37岁。
“直到1975年夏,杨汉秀的遗体被发现和挖掘出来。”王浩说,她的女儿李继业回忆了当时的景:“几十年来任凭山水冲刷,妈妈的遗骨已经剩下不多了。我们只有按照当地老农的指点,用手在泥土里小心地扒着、找着,经过仔细辨认,才找到一些碎骨头。我轻轻地拿着妈妈的每一块骨头,小心地放在我手里拿着的纸口袋里。我把口袋放在胸前,感到妈妈和我贴得是那样的近,佛就站在我的面前……”
1980年11月25日,重庆市民政局和重庆“美蒋罪行展览馆(现重庆红岩革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杨汉秀烈士遗骨安仪式”,并将烈士遗骨迁于重庆“一一·二七”难烈士之墓。
“杨汉秀为了和人民的事业舍弃了安逸的生活,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其事迹可歌可泣。”王浩说,我们每个员要学习杨汉秀同志无奉献的精,时刻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为国家富、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