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新华社华盛顿8月4日电(记者周舟)中国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兼具肿和骨再生功能的承力骨替代支架,在动物实验中,不外加化物即能达到良好的及修复效果,将来有望使面临截肢的骨肿者接受保肢手术,并提高者的长期生存率。
骨肿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多发于青少年群体。骨肿致致残率高,过程中常因肿复发或转移导致者亡。目前手术切除是骨肿临床的主要手段,但截肢手术或段切除造成的终生骨缺损会导致劳动力丧失,因此在抑制局部肿复发和转移的前提下,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是生追求的目标。
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团队和四川大学华西院骨科屠重棋教授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利用3D印技术制备出承力多孔钛支架,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负载于支架表面,并植入构建好的兔股骨原位骨肿模型中。
结果显示,这种涂层支架能显著抑制实体体积及其肺部转移,还能促进支架内的新骨生成,加速节段骨缺损的愈合。进一步对动物五大脏器及液指标的检测表明,这种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具临床应用潜能。
据介绍,支架上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可抑制骨肉细胞、素细胞、基底细胞等多种肿细胞的增殖,且对正常成骨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无副作用。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四川大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的杨晓对新华社记者说,该材料设计有望扩大保肢手术适应症,并减少放化物用量,为临床突破骨肿术后的骨缺损修复和抑制局部肿复发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