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资讯

政府资讯

便民提示

市场监管

媒体新闻

人力社保
023-63653355  13368080804(微信)
服务项目
快速注册公司 抢占商业先机 财税问题交给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华龙网资讯
重庆文化旅游研究系列评论《清风亭》之一|2019川剧《清风亭》的意义——谈川剧传统表导演艺术的历史和现在
发布日期:2019-11-05 21:57:29

编者按

2019年7月31日到8月1日,由重庆市永川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永川川剧团)新编的统川剧剧目《清风亭》在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两场。《清风亭》作为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剧目之一,代表重庆川剧赴京亮相。这是近30年来,永川川剧第一次走上国家级戏曲舞台。作为一个曾被众多剧种搬演的“骨子老戏”,“清风亭”的故事被风格各异的文学剧本、音乐形式和表导演方式复呈现。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观看了演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者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川剧《清风亭》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意义。我们有幸邀请到几位青年评论家,撰写了这组文章。

2019川剧《清风亭》的意义

——谈川剧统表导演艺术的历史和现在

统川剧表导演艺术的历史运

统川剧有着为丰富的表导演手法,这就是梨园行常说的“招儿多”。除了为广大受众所熟悉的“变脸”“”“吐火”之外,还有其它数十种技法,例如“代角”“扮下台”“杂师”“隔壁戏”“使扇”“发技”“灯灭复明”“提软人”等等。其中有一些技巧还在使用,常演常新,在新剧目创作中被赋予了新的艺术活力,而有一些手法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消弥。

消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掌握绝技的川剧老艺人相继谢世,承链条断裂;第二个原因是,由于题材和主题对当代生活的疏离,有些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戏中所使用的技法也随之绝迹;第三个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改人、改制、改戏”时期的“净化舞台”运动及历史影响。

评论家席明真曾著文谈到:“解放后有的川剧团演苏武牧羊,真羊上台,羊子在台上架,破坏了剧。又在《双花楼》中,女角在台上表演解大便;《船舟借伞》中,青儿与老艄翁开了过多的玩笑,甚至把鼻涕甩在艄翁脸上,青儿在台上撒尿等,非但不能给人以美感,而引起感。”席明真先生的言论虽然有点过于激烈,却也说明了50年代初“戏改”的必要。

为了让舞台更加“纯净”,川剧主要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镜框式舞台及演出习惯为模板,对统川剧演出方式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改革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化了川剧演出形态。比如将锣鼓场面从三星壁之下移到了舞台右侧。又如,取消了川剧“踩跷”。“跷功”意指“三寸金莲”,有侮辱妇女之意。琼莲芳先生为了不使一系列精美、的川剧旦行舞蹈动作,随着“踩跷”的废除而消失,经过刻苦钻研,创造了川剧“脚尖舞”替代踩跷,被称为“中国芭蕾”。

再例如,取消了川剧“杂师”。“杂师”又叫“检场师”,是旧戏班中的“检场”人员,其主要任务是随时递送剧中人物所用的物件、安放或移动台上的桌椅、道具等等,因此可以作为戏外人上台,但有时也会加入到戏中,或推进戏剧节,或以第三者的角度表达对剧或人物好的评判,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

川剧从万年台走向镜框式舞台,从草根市井走向厅堂的过程中,获得了艺术水平的提升机会,例如,现代舞台要求川剧选择立意更加高远、结构与节更加紧凑的文学剧本,以适合现代演出有限的时空。再例如,男帮腔改革为女帮腔,甚至男女混合帮腔,提升了川剧高腔音乐的表现力等。然而,“净化舞台”在执行过程中,也有“矫枉过正”的况,在洗净尘垢泥沙之时,也忽略了真金的淘炼和保留。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戏曲走向现代的路程是呈螺旋状向前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正在推进的改革都认识到位,我们需要在思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2019川剧《清风亭》对统川剧表导演艺术的重新发掘

当今,多元文化共融,众多戏曲演出利用西方舞台语汇改革戏曲艺术。我们更需要以虔诚客观的态度回望和讨论优秀戏曲统。2019年8月2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2019戏曲艺术人才培养评论班在中国戏曲学院举办了“川剧改编统戏《清风亭》剧目讨论会”,会上,有好几位青年评论者都认为,这出戏运用了“布莱希”的“间离”戏剧手法,而导演夏庭光则指出,他在本剧中所使用的全是川剧统技法,他想在现代舞台时空中,把统用起来。

该剧中,夏庭光导演主要恢复了统川剧的三个表导演统:第一个是让演出回到“三星壁”之下,第二个是运用了“扮上台”“扮下台”的导演手法,第三个是重新启用“杂师”。

先,是对“三星壁”“出将入相上下马门”舞台环境的设定。川剧《清风亭》的舞美大胆放弃了对“真实”生活的直接模,按照统的演出习惯,把这个“养子不孝”的经典故事放在单纯的“三星壁”环境中发生,更能引发观众的思索。川剧的“表现主义”戏曲审美一目了然,观众与舞台的审美距离被拉近,时时提醒观众们这就是一个戏,而这个戏的演出目的不仅是要“看别人的悲欢离合”,更要引发每一个观众对自我的深刻思考。

其次是川剧“扮上台”和“扮下台”的表导演手法。2019川剧《清风亭》中的“扮上台”境是:山东饥荒,张豆腐夫妇沦为乞丐,沿街(沿观众席)讨饭,从台下走上舞台。“扮下台”境是:考中状元的张继保为官之后,不忘旧怨,责儿时邻居王凉,把王凉得抱头鼠窜,从台口跃下观众席,从观众入口处逃走。这是两处令观众惊喜的导演处理。乞丐夫妇的“扮上台”,陡增观众怜悯之心;而王凉的“扮下台”,帮助表现了成年后张继保的狭隘心胸与的人格。

第三个是对川剧杂师运用。2019川剧《清风亭》第一场末尾,当演到大夫人狠抛弃二夫人婴孩的时候,杂师从“戏外”的旁观者到“戏内”:得意洋洋的大夫人正要坐上椅子,杂师从后面将大夫人的椅子拖走,大夫人回头正要发威,却见愤怒的杂师高高举起椅子要砸向她。结尾的时候,张家二老含恨去世,两个杂师同时上场,喊出“天啊”“你不睁眼”啊,直接破舞台幻觉,代表着编导的道德评判。

梨园戏《陈仲子》的亲密伙伴

川剧《清风亭》参加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代表着基层地方院团守望统的姿态。本次全国基层会演的31台作品中,新创的现代戏占据绝大多数。他们有的是对革历史故事的再度演绎,有的则以当下生活入戏。戏曲固然不能缺席对现代生活的直面关照,却也不能忽略对地方戏曲形式统的坚持和表达。

这就是为什么,在看过会演中大量现代戏之后,不少观众还心心念念于梨园戏《陈仲子》,王仁杰和曾静萍孜孜以求“返本开新”“苦乐坚守”理念,是以对统致追求的姿态去靠近现代。坚守多年以后,梨园戏的“老字号”终而迎来了观众的追捧。梨园戏因“返本开新”所获得成就,是能引发中国当代戏曲思的案例。

在我看来,于本次全国基层会演中,在对待统的问题上,梨园戏《陈仲子》亲密的伙伴当属川剧《清风亭》。

川剧素以丰富的表导演技巧著称,却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承链条折损的现象,不少川剧演出手法单一,缺少川味儿,在如此的剧种生存背景下,调“固本”尤显重要。

“梨园戏”对统的重新恢复并不是固守陈腐,而是用当代人的眼光对统,对过去的再认识,对统戏曲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2019川剧《清风亭》赴京,是一次对川剧发展路径的思和对优秀统的再度挖掘。而我们也惊奇地发现,这样一种致的统追求,正与当代戏剧思维彼此呼应。一些评论者甚至还在用“间离”“浸没”等源于西方的戏剧观念来讨论夏庭光导演的“扮上台”“扮下台”“杂师”等统手法,这就意味着,看似古旧的戏曲统,本身蕴着鲜活的现代生力。

文/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周津菁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机构网站
重庆帅博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帅博代理记账有限公司(主城)  重庆小精灵代理记账有限公司(潼南区)
023-63653355  023-63653351  13368080804  13320337068
点击咨询点击咨询点击咨询点击咨询点击咨询
Add:重庆渝中区大坪莲花国际商业1-85(永辉超市楼下)
Add:重庆潼南区 隆鑫·行政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帅博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http://xn--wfr722aq5k.xn--55qx5d     渝ICP备10200345号-39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4553号
本站导航 本站导航-第1页 本站导航-第2页 本站导航-第3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一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二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三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四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五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六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七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八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九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一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二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三页 本站导航-工商动态第十四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一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二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三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四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五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六页 本站导航-人民网资讯第七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一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二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三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四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五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六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七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八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九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十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十一页 本站导航-华龙网资讯第十二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一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二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三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四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五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六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七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八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九页 本站导航-中青新闻第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