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长的信,留一把光阴的钥匙
发布日期:2019-10-21 16:42:55
来源于:http://news.cyol.com/app/2019-11/21/content_18248182.htm
雨静谧微凉,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前些日子从老家翻出的一沓信——它们大多来自于我高中和大学的时光。十多年了,有些邮戳都开始模糊难以辨认。没有固定顺序,拆开一封一封看,在往日旧友的笔迹中,既看见了以前的那个自己,也佛和他们再次有了交集。那一封封用水笔或蓝圆珠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信,那横条方格间或斟字酌句或匆匆写就的句子,有你我、纯粹、羁绊、友谊和岁月。只是经年之后,少了当初热腾腾写信的少年心,也再寻不回用笔尖换来的惺惺相惜。高中时和旧友W通信的时间长。那会儿,“小灵通”是个稀罕物,手机更是凤毛麟角,固定电话显然也不适合分享青涩年纪的些微绪,加上自己多少有点“纸墨寿于金石”的执念和“不识愁滋味”的矫,于是便将虔诚的思考和真挚的感付诸文字。课业虽然紧张,但我仍愿意将时光“抛掷”在里面。明明同在一个小城的两个人,或挤时间于自修课,或在写完作业的深,有一搭没一搭地互相回信。开始的时候,双方写信就像写话题作文,每次必围绕一个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中所言,变得零碎:有得失的伤感,亦有面对竞争的烦恼;有不述离殇的洒脱,亦有初入学校的茫;有对世事故作成熟的品评,亦有对人生大而无当的感慨;有类似“行矣自爱”的炫技,亦有诸如“展信√?”的戏谑......甚至到后,会因为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又觉得不写满整张纸是种辜负的时候,把对方喜欢的诗词或歌词抄在信里凑字数。等信的时候,心里总会估算着日子,差不多了,便趁午饭过后的机会随生活委员一起去达室晃荡一圈,美其名曰帮忙拿东西,其实无非是想看看有没有W的信。有信自然高兴,无信则有些怅惘。只是在时间的裹挟下,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的侵蚀,我和W不知不觉间断了书信联系,也不再轻易跟谁说起心底那些无端的想法和惆怅。重新开始动写信的念头,已经是离开家乡读了大学。离家后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直观体验和文科生“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的念头,便陆陆续续开始写信、寄信。虽然有时信寄丢了,有时寄了许久对方才收到,甚至有时没有回信,但这些都没有关系。现在想来,当时写也许是想逃避成长,面对所剩无几的青春,我只是想通过不断地写信,来对离别,延续念想。F是为数不多临近大学依然与我有书信往来的人。我们在信中问好,欢笑吐槽,剖白喜欢上一个人的不自信,分享各自紊的思路和心迹。“呐,其实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选择是好的,因为对你来说,这就是你自己的经历,仅此一次”。这句F写给我的后一封信里的话,将我拉回到10年前考研时“荒马”的日子,那时候的生活简单枯燥,就业or考研,面临选择我总是优柔,心里模糊不清的绪交织在一起……当时,F的信给予了我大的安:“送你一句话吧: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你要好好的,保持平常心。”因着这句话,发现原来有人愿意在你脆弱的时候陪你一起捱,瞬间觉得不能也不可以“不战而降”。当10年后再次读到信中“真正的努力,应该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有立足当下的积和恰如其分的自控。而不是内心的焦虑和装用功的样子……”时,脑中佛又浮现出F的模样。所幸没有辜负好友的一片赤诚,终顺利读研。也好在有书信为凭,如光的,令我回忆时有足够的温暖。现下只希望自己过去也说过一些暖心话,不至于委屈了当年同样茫的他。想起余光中老先生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文集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许多事,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后,让我再向旧友们道一声:天寒露重,望君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