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人民网重庆10月12日电 一台钉鞋机,叮当有力;一双勤劳手,技术精湛……鞋匠屈平经营着一个“小门市”:修鞋、擦鞋、换拉。在重庆沙坪坝区美丽光家园公租房小区里,屈平生意还不错,日子是越过越好。
身残志坚 能帮助别人是快乐
“老屈,你帮我看看这双鞋还能修吗?”
“好嘞,晚点顺便帮我把这双鞋拿给你隔壁的罗婆婆,这鞋底儿已经帮她粘好了,可不能收她的钱,罗婆婆比我更困难,更加需要帮助。”
在屈平的修鞋小门市,几乎每天都上演着这样暖人心的场景。小时候,屈平因发烧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腿脚残疾,如今一直靠修补鞋为生。虽是残疾人,但他的心态依旧乐观。
今年47岁的屈平说话时满脸是笑,他的右腿看上去明显比左腿细了一圈,无法正常走路,只能依靠双手撑着凳子行走。屈平常说:“自己走路不便,从未好好穿过鞋子,就希望别人能走得舒服。”
找不到门店修鞋?人大代表伸援手
在沙坪坝区美丽光家园公租房小区里,大部分居民都知道这个腿有残疾的“修鞋匠”,他们却不知道,“修鞋匠”差点没有地方修鞋。
2016年,屈平住进小区后,摆了个小地摊修补鞋谋生,后来沙坪坝区创卫时整游摊,让他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没有地方干活了!
“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我意识到游摊确实会对小区环境造成影响,但是这样一来我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没有了。”屈平回忆起当时况,依旧感慨不已,“没有办法,我只能找到社区里的人大代表李利云映了我的困难。”
人大代表李利云得知这一况后,高度重视,多次上门了解况,召集社区商讨解决办法。很快,在各方的关心关爱下,屈平得以在家附近找了一家门店。
“别提多高兴了!”屈平说,“现在我有了固定的经营地点,心里十分踏实。”
自从修鞋铺开张后,屈平每天都在小小的店铺里忙里忙外,生意也算不错,忙碌却又充实着。对于他来说,修补鞋子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更让生活有了盼头。(王嫚、 周迁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