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人际化报告》显示,2017年,人际化稳步发展,人民支付货功能稳步增,投资货功能不断提升,储备货功能逐渐显现,计价货功能实现突破,人民继续保持在全球货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从人民跨境收付来看,《报告》显示,2017年,人民跨境收付逐月回暖,月度人民跨境收付占本外跨境收付比例稳步回升。具体来看,2017年人民跨境收付总体平衡,收付金额合计9.19万亿元,占本外跨境收付比重为22.3%,人民已连续7年为我国第二大国际收付货。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8年1月,人民在国际支付货中的份额为1.66%,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
在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资产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股票、券、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4.29万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股票市值1.17万亿元,券托管余额1.20万亿元,余额7390亿元,人民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存款包括同业往来账户存款、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存款。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和券成为境外主体增配人民资产的主要品种。2017年,境外主体新增的境内人民资产中,股票和券占比为42%和28%。
总的来看,《报告》认为,过去1年人际化发展呈现如下点:服务贸易项下人民跨境结算规模持续上升;证券投资带动资本项下人民跨境结算规模较快增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境外主体在境内金融市场参与度显著提高,别是券通的推出,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境内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人民原油期货交易推出,大宗商品人民计价功能取得突破。
“人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水到渠成的过程。”《报告》表示,这一过程中为本质的方面可归纳为“四大支柱”:一是坚持市场驱动,通过消除限制人民使用的障碍,为人民与其他主要可兑换货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完善顶层设计,坚持经常项目可兑换,不断完善人民跨境业务政策框架,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加跨境清算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引导离岸人民市场健康发展,实现离岸与在岸市场良互动、深度整合;四是完善监督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报告》认为,随着人民跨境业务政策框架不断优化,相关改革不断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人际化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境外主体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将更加便利,人际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