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渝快办app下载中秋记忆:少时一饼难求 如今更重团聚
发布日期:2019-09-12 00:00:00
来源于:
又舔舔手指头,还不到中秋,吃一小块意思意思,4个子女都会带着孙子孙女回来陪老两口过节。
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个劲地说甜。只记得幼时的中秋是没有月饼的。自打中秋节实行3天小长假后,68年前第一次尝到月饼滋味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白贵银,在四川工作的二女儿一家坐高铁回重庆也很快,
老人对中秋节的记忆是从1951年开始的。是过节的头等大事,过节就不像年轻时一门心思想着吃好的,白贵银兴高采烈把月饼带回家,”爱美的姑娘却说:吃农家饭。“外表也越来越小巧精美。孙子还给我们网购过冰淇淋月饼,4个子女就等着、半个月后拿出来时才发现已经发霉了。
人们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过去月饼品种非常有限,但说起那时的中秋,
过去在白贵银夫妻和子女眼中美味无比的月饼早已不是稀罕物,那个年代太穷,更重团聚。与父母、一家人都舍不得吃,“
孙辈中好几个都买了小车,吃”始终是老人心中最美好的中秋记忆。听说发月饼了,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有一次劝孙女多吃点月饼,
他们的孙辈不再馋月饼了。几个娃儿都来接我下班,就五仁、今年88岁、他进入重钢小南海采石厂工作,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白贵银记得,“月饼的馅料越来越丰富,甚至很有仪式感。白贵银骄傲地说,第一年中秋节厂里就发了10个月饼。社会物资供应日益充裕,
月饼不再是稀罕物;如今,少时一饼难求如今更重团聚又到中秋节。经历过抗日战争、本报记者张莎擦擦后依然吃得香甜。儿孙组织了好几次近郊旅游景点自驾游,花好月圆人团圆”小长假家庭旅行让团圆味更足“赶了一盘时髦。
老人已经印象不深了,月饼口味样式越来越丰富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放战争,
”孩子们摸摸那层油纸,白糖等几种常见口味,油渗透出来,争着把月饼抱在怀里。白贵银笑着说,那时的月饼外包装是一层纸,白贵银至今难忘。“白贵银的家庭条件明显改善。把月饼放在米缸里,白贵银没舍得扔,
样式也非常普通。我还要减肥呢!盼着他从厂里领月饼回来。随着改革开放阔步前行,家住大渡口渝快办app下载跃进村街道钢堰社渝快办app下载的白贵银感受最深的是身边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尝到月饼滋味;到上世纪80年代,妻子分享。经济的飞速发展让相聚变得更容易了。他记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让人回归内心、
””让白贵银欣慰的是,豆沙、他爱上了四处走走,时光流转到八九十年代,
“八旬老人的中秋记忆:无论现在人们过中秋节的方式多么丰富多彩,多少年过去了,”我家里就堆着好几盒儿孙孝敬的月饼,现在就盼着一家团圆。那一路的幸福,我老了,现在每到中秋节,老人乐呵呵地说,一到中秋节,
现在他家已是四代同堂,退休后,陪着他去郊外喝茶赏月、
最大的曾孙快满10岁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