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人民网重庆11月14日电 农贸市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道路整洁干净、摊位摆放整齐、垃圾清理及时……近日,重庆市民王睿潇惊讶地发现,渝北区两路农贸市场没有了往日的“脏差”,变身成为了“洁净美”。
据了解,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两路街道对两路农贸市场实施重拳整,经过一个月时间,曾经大家怨声载道的“脏差”就成为了历史。
从穿筒靴到穿布鞋 居民“菜篮子”拎得舒心了
两路农贸市场位于渝北区两路街道渝长路14号,建于上世纪80年代,基础设施陈旧,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次。繁忙热的背后,也滋生了诸多问题。部分小规模的批发摊贩集中在早晨向附近餐馆或食堂供货,货品占用市场周边通道,产生大量垃圾和脏水,让这里成了“脏差”的滋生地。
农贸市场附近的居民雷燕称,以前进入市场,鞋子会被弄得脏兮兮,过道也是人挤人,买菜跟“仗”一样,为此她还买了一双筒靴作为买菜专用鞋。为给居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今年9月,两路街道聚焦发展痛点难点堵点,把两路农贸市场的整纳入议程。
“刚开始开展工作非常困难,摊主多,众口难调。”两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两路街道同茂社区城建干部唐轶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每天都会蹲守在农贸市场,挨家挨户劝导,一天要在市场走20多次,每次走下来要花半个多小时。
“有的摊主说的话很刺耳,但是看到市民要求整农贸市场的呼声,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因为这是解决群众需要的问题。” 两路市政大队城市管理协管小组长龚雪说,每天他们会安排专人值守岗位,对农贸市场实行划片区管理。摊主忙不不过来时,他们还要当“搬运工”,帮助摊主整理摊位。
在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劝导、督促下,“脏差”的农贸市场开始大“变脸”。地上的污水、烂菜叶子都消失不见了。“现在农贸市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着都舒心,以前要穿筒靴买菜,现在穿布鞋都可以出门了。”对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雷燕赞不绝口。
从人挤人到腾空间 摊主主动让道“路”宽了
除了环境卫生问题,摊贩占道经营也是两路农贸市场整的难题。两路街道相关负责人称,游摊游贩占道经营,堵塞进出农贸市场的几条通道,导致交通安全和消防突出,居民对此怨声载道。
“以前,每天早上人挤人,根本挪不开脚。”家住两路农贸市场附近的居民杨云平说,流动摊贩聚成包围之势占领农贸市场,一些本有固定摊位的摊主为了扩大经营,也会加入占道大,将自己的货品摆在市民通行的过道上,贩卖各种蔬菜、水果、熟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
为给居民腾出空间,两路街道多次联合两路市政大队、两路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取缔市场入口处及永辉超市通道的摊贩,规范周边门市的占道经营行为,提升市场内部及周边的环境。
在执法人员的重拳整下,农贸市场的环境越变越好,摊主们也开始理解,并配合农贸市场的整。
为发挥摊主自身的积能动作用,两路街道还制定了《两路农贸市场文明商户及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工作方案》,落实专项资金,成立评选小组,对文明守序、诚信经营的商户和集体进行评选表彰,并给予一定励。
目前农贸市场被划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今年49岁的雷忠勇是蔬菜小组的组长,平时除了以身作则当好带头作用,他还负责小组成员的评选分。雷忠勇说,以前农贸市场污水横流,菜叶子遍地都是,大家都觉得市场就是这样子,从没想过这里也可以变得“高大上”。现在环境变干净,更多人愿意来农贸市场买菜,每天在这里工作,心也变得舒畅。(刘政宁、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