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缺乏运动、“三高”饮食、吸烟、喝酒、熬……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侵袭,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的发率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更是全球发人数多的国家。如何让亿万家庭远离“甜蜜的烦恼”?记者在“11·14”联合国糖尿日前夕发现,健康素养缺乏是当前糖尿防面临的难点。防“糖”之路需要每个人增健康意识,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甜蜜的烦恼”
三五好友相约宵、一天不喝奶茶就难受……当下流行的一些生活方式其实正侵蚀着我们的健康。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数据,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摄入量约30g,食用油摄入量为42.1g,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我国约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者。”中华学会糖尿学分会主委、南京鼓楼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说,我国糖尿前期的率高达50.1%,如不加以干预,这些人群将来也会加入“糖尿大”。
“糖尿者增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原因。”北京清华长庚院内分泌及代谢科主任、主任师肖建中说,糖尿的“内因”即遗因素,糖尿者的直系亲上糖尿的概率会高于一般人;“外因”则是环境因素,热量过剩、活动量减少、生活力大等都会增加风险。
中国学科学院阜外院顾问专家、内分泌与心管中心主任李光伟介绍,糖尿是诱发心管疾的高危因素,而心管是糖尿者致的重要原因。以往对糖尿者的主要关心如何降糖,现在先关注降糖的同时减少心管风险。
健康素养缺乏成防突出难点
糖尿的高危因素中,专家认为主要的一是年龄老化,二是肥胖。朱大龙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50岁到65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糖尿发率明显增加。此外,肥胖、超重问题的低龄化趋势,让30岁以下Ⅱ型糖尿的人数也明显增加。
记者发现,由于基层条件不足、者不遵嘱等原因,糖尿者的达标率不到一半,部分者喜欢寻求“”而非正规服,健康素养缺乏已成为防工作的突出难点。上海交通大学学院附属瑞金院副院长宁光说,按照糖化红白小于7%来算,我国糖尿者的达标率不到40%;而糖、和脂三个指标全部都达标的糖尿者不到20%,这三个指标与增加中风、心梗、肾脏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农村地区糖尿率的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地区的现象。一些村告诉记者,农村老人缺乏相关知识,加上各种儿童饮料的广告宣,误以为“酸”制品饮料等有营养,就把这些当牛奶给孩子喝,孩子长大后变得不肯喝水、只喝饮料,导致糖出现问题。
在上,一些者不去正规院,而是相信偏方、虚广告,导致一些号称“根糖尿”“激活体内的胰岛素”的“”有了可乘之机。今年7月,安徽省五河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案件,赵某等7人冒充“糖尿康复中心”的健康顾问与者沟通,宣“XX糖康”的降糖功能,在半年的时间内销售金额达64万余元,快递发往全国的物流信息达3000多条。
防“糖”之路更需大众“齐步走”
今年联合国糖尿日的中国口号是“防控糖尿,保护你的家庭”。朱大龙说,中国的防“糖”之路重点还是要提高公众认知,让防“糖”知识深入到家庭和每一个人。
今年7月,我国启动健康中国行动之糖尿防行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有关负责人提出,在糖尿防行动中,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规范健康管理是重点;基层能力提升是保障。
专家呼吁,让糖尿前期人群不发展成糖尿,让糖尿者不发展出并发症,这都需要人们主动关注自己的糖、体重等,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儿童学中心、北京儿童院儿童慢管理中心主任米杰认为,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而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数倍。学校、、家庭多方应形成合力,促进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体育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小胖墩”这一糖尿者的“后备”。
朱大龙说,中华学会糖尿学分会和中华国际学交流基金会已连续十年开展“蓝光行动”,今年变成了“蓝光行动月”。众多糖尿专家接力在互联网平台上写防“糖”科普等,目前已覆盖了近1亿读者。
“糖尿生看一次只能救一个人,但提倡早发现、早干预却能影响到每一个细胞,让防‘糖’齐步走。”朱大龙说。(记者林苗苗、屈婷、鲍晓菁、温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