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人民网重庆3月27日电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要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对风险评估与信贷决策的支持,提高需求响应速度和授信审批效率。
科技风控颠覆统信贷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利用智能风控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索。光大银行顺应银行科技金融转型战略,该行充分发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融合、场景、第三方征信等各类数据,实现了电商、社交、出行、教育、等多类消费场景的金融化和互联网化,先后在欺诈检测、风险评估、用户画像、预收等多个风控环节进行智能风控产品创新,并实现成果转化。
依托智能风控技术,光大银行创设了网络融资系列产品“随心贷”,通过网络化获客、数字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来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融资服务,目前已服务超2300万的互联网客户,并获得“IFTA金融科技成就大-2018科技白金”殊荣。
不仅如此,光大银行应用大数据和科技金融技术,深入研究客户信用风险征及规律后,还研发建设了光预平台,实现了全行对公及零售两大条线的信贷客户预监测功能。
据了解,光预平台是集预客户名单、内外部数据、信号模型、预流程处置等为一体的应用系统,通过“7*24小时”不间断引入内外部数据、生成预信号,采用全覆盖、全景式、全流程、全天候的智能预模式,实现了对授信客户“无人监测”的线上化自动管理,对信贷资产实现了早识别、早预、早发现、早处置的风险管控目标。光预平台的上线和应用开创了新的预管理理念,将原有“自下而上”作业流程变革为总行预平台“自上而下推送为主、分支行自下而上报告为辅”的预管理工作模式。目前,预平台已逐步应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授信业务全流程,充分发挥了客户身份欺诈、360度客户风险画像等作用,帮助经营单位解决在授信管理中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等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应用,光预平台监控的客户数量近千万户,监测的资产规模超过2.6万亿元,有效拦截了一些贷前问题客户的授信申请,并实现了贷后管理的风险事前预,充分发挥了预平台“烽火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光大银行风险预及防控水平。
做全方位智能风控践行者
智能风控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信贷业务方面。银行机构在诸多业务层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加快风控模型建设,向风控要质量、要效益。
尤其在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相继出台的背景下,全面构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改革势在必行的路径之一。有效的风险控制作为资管业务良运作的必要环节,为资管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提出“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光大银行,在推进资管转型的工作中,科学制定制度规范,优化组织架构,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充分厘清信用评级、风险审批、投资交易、投后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的关系,合理设置岗位工作,确保各业务环节流转顺畅,同时避免多头工作,实现全流程风险管理,更好地适应净值型产品转型。
此外,2019年2月2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18年“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结果,光大银行位列全国银行第七名,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列第二名。据了解,评价结果充分肯定了光大银行在完善公司理架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稳定资产质量、加快数字化转型、化资本补充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其中光大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体系智能化能力、股本补充能力3项指标尤为突出,均进入股份制银行前两位。(彭国威 游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