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这套床单是哪个牌子的?多少钱一套?”“我们都是正规品牌的货,现在正在做价促销,这边的298元一套,那边的198元一套。”8月17日上午,重庆市涪陵区依蝶购物广场来了一群“顾客”——他们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代表组成的采购小组。他们购买这些商品也并非真正用于消费,而是受当地工商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委托,以普通消费者的名义购买商品,然后将这些商品送去专业机构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是否涉嫌虚宣。
“男女服装、儿童和婴幼儿服装、床上用品、保鲜膜、不锈钢餐具和厨具、一次纸杯等,都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商品。我们要多买几个品牌,才能确保商品的安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代表一边选购商品一边沟通交流,争取所选购的商品能覆盖消费者的日常所需。
“平时大家买得多的杯子是哪种?”“水杯的话,像这种塑料杯和那种钢化玻璃杯卖得比较好。”随后,一行人来到新世纪百货涪陵商都超市,在仔细询问售货员相关商品的销售况后,买了几样畅销商品。
据统计,当天采购小组分成2队,分别到依蝶购物广场、新世纪百货涪陵商都超市和重百超市采购,共计纺织品28组、食品相关商品16组。其中,儿童(婴幼儿)服装7组、男装7组、女装7组、床上用品7组,另有保鲜膜3组、一次塑料餐具4组、纸杯3组、纸碗3组、不锈钢餐具厨具3组。
“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代表组成采购组,以消费者的名义购买日常消费品并送检,是重庆市工商局涪陵区分局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示工作指导意见》,创新工作举措,加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索和尝试。”重庆市工商局涪陵区分局商品质量监管科科长况常均介绍道。
他说,为加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牢固树立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关口前移理念,预防商品质量安全风险,涪陵区分局在重庆市率先建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示制度,专门制定了《商品质量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率先开展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分析、评估、研判及发布的监督行动。此次商品质量风险评估,按照坚持以人为本、防控结合、依法监管、共的原则进行,旨在促进和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对于购买的商品,工商部门将分类送检。”况常均说。商品选购好后,分局或检验机构将在流通领域商品风险评估登记表上进行登记,随后双方办理移交手续,再交由有检验资质的机构实施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出来以后,对不合格的商品信息,我们将公开发布,并通过案源信息开展抽检工作,形成击冒伪劣商品的态势。同时,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代表以‘顾客’的身份选购商品,可大限度地让送检的商品具有代表,使商品抽检工作更为客观、公正。”况常均说。他表示,在此基础上,还将对经营者实施行政约谈、行政告诫等行政指导,指导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等自律制度,督促经营者下架、退市不合格商品,形成自觉规范的经营态势,并以此提升工商部门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