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一、深入开展微企发展宣活动,营造浓厚创业氛围。一是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分别在宏声广场、行政审批中心、职教中心、县电视台和各工商所办事大厅集中滚动播出“微企政策宣片”,全方位宣微企扶持发展政策。二是联合县工、青、妇组织,针对不同群体,大力宣微企创业扶持政策和办理程序,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三是发挥微企协会行业组织作用,深入挖掘和精心培育我县微企创业者典型,广泛宣推广,有效激发创业热。四是加大内、外宣力度,利用信息渠道和各类媒体,宣报道该县微企发展况和、经济效果,努力营造全民创业大环境。今年以来,累计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微企发展宣稿件30余篇次。
二、切实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畅通微企设立渠道。一是加了行政审批办事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积争取冠重庆市名的企业名称核准权,减少微企名称核准时间成本。二是全面梳理微企网上预申请待办况,明确工商所和专管干部工作职责,进一步严格限时答复和办理制度,提高微企设立审批工作效率。三是加微企设立申请和资金拨付申请填报指导,协调各镇乡街和补助资金拨付部门,共同提高农林牧副渔类微企初审效率,加快资金拨付进程。四是密切关注国家和市级层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动向,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减少工商登记前置条件,降低微企准入门槛。
三、加产业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助推目标战略定位。围绕丰都县委、县确定的“工业化”等“四化战略”和“建设三峡库区工业重镇”等“四个定位”,优先发展制造业、农林牧副渔业、居民生活服务业和商业、餐饮等商旅联动相关产业。截至目前,四个大类的微企数量分别占全县微企总量的8.7%、44.3%、6.9%、39%。一是兼顾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双重目标,充分发挥微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主动衔接丰都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经信委等部门,围绕政策鼓励类项目和县上重点工业项目,积发展技术制造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类微企,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返乡农民工和留守人员创业就业。二是与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等部门加沟通,配合商旅联动战略实施,鼓励和引导发展一批餐饮、旅游服务、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经销类微企,助推知名旅游胜地建设。三是与县农委、县畜牧局等部门协作配合,充分利用微企扶持政策,支持镇乡街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村人口就地灵活就业和充分就业。四是立足县城,大力发展广告设计、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家政、健身、物管等生产和生活服务类微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占比和城市配套服务水平。
四、加大政策扶持后续帮扶力度,破解微企发展难题。一是按照“各出各的料、共炒一盘菜”的工作思路,充分整合微企发展扶持、三峡库区移民、下岗失业人员、民营经济切块资金、农业直补资金等各部门优惠政策,严格审核标准,规范审批程序,捆实施帮扶微企发展。二是全面落实微企发展1+3+3+3政策扶持体系,积争取县和县财政部门支持,深入落实优先采购微企商品、服务政策措施;三是协调人力社保部门对微企叠加适用社保补贴政策,降低微企用工成本;四是加与财税、国土部门的沟通,积推动落实微企税收返还励政策,切实有效解决成长型微企用地难题;五是大力推行大带小帮扶机制。鼓励和推动恒都农业、上海纺织集团、太集团等1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采取“外包”、订单等方式对接帮扶30余户微企,努力构建“繁星式”、“浩月型”企业相互辉映、相互促进的良好企业发展格局。六是支持各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融资市场,推广联保、互保、押、质押等多种方式,及时发放政策和商业,为微企发展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多次组织召开银、企、保多方参与的对接会,推行银行信贷员限时上门审查评信制度,解决微企融资难题。截至目前,重庆银行、邮储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已向470户微企发放5695万元。七是扎实推进该县三合街道微企孵化园、包鸾飞仙洞肉牛养殖微企示范村、龙孔楠竹锦橙微企创业基地等孵化平台建设,通过减免场地租金,集中提供技术指导、企业代帐、法律咨询等帮扶服务,助推微企孵化成长。目前,三个孵化平台共有105户微企入驻,在实现微企抱团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1100余名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留守人员实现就业。
五、规范工作流程严格后续监管,保障微企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化了微企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商评审工作,按照规定标准严把微企准入关口。二是在原有公示载体基础上,主动衔接县办、县监察局,在县公众信息网和县电子监察网公示每一批微企发展初审名单,提高准入审核工作透明度。三是重点在“两代表一委员”和知名人士中聘请一批微企监督员,主动接受监督,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四是积协调县审计局对全县微企发展工作和资金使用况进行全面审计,防范廉政风险,进一步推动微企发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五是严格执行微企定期巡查回访制度,及时掌握了解微企生产经营状况,会同财政部门,按照政策文件规定,视节采取责令改正、止付补助资金、追回补助资金、列入失信“名单”等方式,严厉查处“办空壳公司、抽逃资本金和投机经营”等行为。六是对少数确因经营管理不善,申请注销的微企,按照即将制定出台的微企退出机制,监督微企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4月底,全县累计发展微企1785户,解决就业12785人,发放财政补助资金5337万元,带动闲资金投资1.4亿元。(丰都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