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地方风险防范攻坚战正在响。《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当前,地方层面正在密集摸底务况,紧锣密鼓制定地方版化解地方风险的方案,并将于本月底前集中上报财政部。
此前,多地已经启动了统计摸底的系统工作,为全面摸清地方务底数及相关资产况,防范化解地方务风险提供保障。“此次是对务的总量、类别、结构、地区、用途等全面摸底进行统计,并将相关况于10月底前上报财政部,还要制定化解存量务的实施方案。”一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指出。
在摸底统计的同时,地方层面也开始制定方案,采取多项举措规范举行为。据了解,本轮务处置的总体路径已经明晰:一方面,化解存量务;另一方面,牢牢守住防范风险的底线,严控增量。包括严违法融资、以PPP或者采购的方式变相举、把控好新增项目融资金融“闸门”等。
业内专家指出,地方务是指,地方在法定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等方式举借的务,主要包括: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替举借,由提供或财政资金支持偿还的务;地方在设立投资基金、PPP、购买服务等过程中,通过约定回购投资本金、承诺保底收益等形成的中长期支出事项务。目前来看,我国地方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形成的务问题突出。
记者了解到,当前地方层面的举措包括完善预算管理,化责任和问责,推动地方务信息化公开,推动平台企业市场化转型等。
例如,河南省郑州市制定了《郑州市务管理办法》,将存量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筹集资金保障到期务及时足额偿还,制定务风险防范化解三年方案,确保每笔务对应有偿来源,严守违法违规举和到期务拖延违约两条红线不能踩。
陕西省9月28日印发《陕西省务管理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将运用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由省财政厅对各市县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将重点考核各市县务风险控制况,综合考虑务管理规范程度、务管理能力建设等况。
江苏淮区财政局也制定了务管控考核办法,细化分解全区务化解任务,严格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并建立全区平台公司资产务动态监管体系,对全区各平台公司的务余额、举成本、还款能力、资金流动、资产支撑等况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统计和分析。
此外,重庆市开州逐笔清理核实未纳入务系统管理的公益项目务,明确区和平台公司的偿责任。对全区国企公益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序推进剥离工作,妥善处理资产与务关系。加大对平台公司的整合力度等。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严控地方务风险。财政部等部门层面纷纷出台政策,筑起防范务风险的“篱笆”。
就在前不久,财政部网站还发布两项通报,对湖南省邵市、湘县和长沙县违法违规举问题,以及8家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况作了说明。
今年以来,财政部已经先后通报了安徽、宁波、云南、广西等地违法违规举问题,释放严惩问责的信号。财政部方面此前表示,持续保持监管态势,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严肃问责地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防范务风险刻不容缓,要放在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下综合考虑务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外关系,从去杠杆的政策体系的全局中优化、考虑。”社科院中国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根本上要建机制,别是用预算管理的手段按照依法国的要求来建立化解机制,并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
蒋震指出,先要对务摸底结果做一个结构分析,明确问题导向,别是分析务风险形成的来源,这是化解风险的起点。此外,要分类化解,区别对待。对于具有稳定还款来源,只是有期限配比风险的内容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期限结构;对于部分还款来源且有一定不稳定的务部分,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市场参加,共同做好化解工作;对于完全无还款来源的务部分,要充分承担主体职能,明确责任,分步化解。
“还要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化解存量,优化增量,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务管理领域的权责关系,有效建立健全务投资的激励约束体系,让务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蒋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