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社区网格员走上街头给新就业群体宣传政策
在涪陵区崇义街道秋月门社区,一项关于新就业群体的服务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建立“幸福驿站”到推出“五式服务”,从提供基础帮扶到激发治理潜能,秋月门社区党委以“聚、管、用”三个维度为核心,为新就业群体打造了一个有温度、有归属的“家”,让这些城市中的“奔跑者”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聚:从“漂泊”到“归巢” 这里有了“避风港”
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流动性强,将他们凝聚起来是首要难题。秋月门社区党委通过“强组织、摸底数、优阵地”三步走,成功将“点点星火”汇成“战斗堡垒”。社区建立了“1+2+7+27+432”管理体系,发挥行业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等多方力量,全部覆盖新就业群体。同时,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通过线下走访等方式,精准确保服务无遗漏。
为了让新就业群体有“家”的感觉,社区整合资源,打造了集歇脚、喝水、热饭、充电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驿站”。
午后时分,走进“幸福驿站”,宽敞明亮的空间里各类设备一应俱全,空调、饮水机、冰箱、微波炉、Wi-Fi、充电插座、电视,还有各类书籍,不少新就业群体选择在此短暂休息。代驾周治国说:“我们做代驾一般晚上忙一些,下午活儿少,以前没活的时候只能在路边找地方歇会儿,现在有了‘幸福驿站’,不仅能热饭、充电、吹空调,还能和同行聊聊天,就像回家一样。”
自2022年9月建立以来,该驿站已累计接待1100余人次,开展活动23次。此外,社区还设立了“零工驿站”,组织技能培训13次,推荐就业近100人,真正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管:从“被忽视”到“被呵护” 贴心服务到心坎
新就业群体工作强度高、需求多样,秋月门社区创新推出“五式服务”,确保服务“不打烊”。
“提醒式”服务:通过“十个一”教育管理活动,加强思想引领,将新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跑腿式”服务:社区干部“一对多”对接,通过“微心愿”、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对接需求,实现问题闭环解决。
“沉浸式”服务:录入党群服务中心人脸识别系统,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联合周边商户推出暖“新”优惠。
“呼唤式”服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键呼唤,专人解决困难,成为新就业群体的“避风港”。
“预约式”服务:细化38项“菜单式”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健康讲座等活动,服务160余人次。
这些服务并非纸上谈兵。新就业人员加入工会组织,2023年至今累计为186人购买重疾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快递员董先生从事快递2年,2024年4月患上急性白血病,社区便帮助他向工会申请了10000元补助。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每年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和女性“两癌”筛查。外卖员冉晃就是在筛查中及时发现乳腺癌并得到救治。
此外,社区还通过“健康小屋”每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心理咨询,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用:从“过客”到“家人” 携手共建温暖社区
服务只是起点,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才是长远之策。秋月门社区引导他们从“管理变量”化身“治理增量”,签订《自律公约》,担任“政策宣传员、社情收集员、文明引导员、志愿服务员”,累计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800余人次。
借助数字重庆建设契机,社区还建立了“移动探头+数智赋能”机制,鼓励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成为“N力量志愿者”。
打开“141”基层智治平台,在黄金海岸小区做家政的袁腊不久前上报了一条信息,在路过晶蓝江岸和黄金海岸小区之间的红绿灯路口时,她发现有螺丝钉裸露于地面,存在安全隐患。接到该信息后,社区工作人员当天便前往现场进行了处理。
黄伦全是一名外卖员,干了七年,每天都在全城送单,他也是“N力量志愿者”中的一员,他说:“我一天最少跑8小时,最多的时候跑12小时,对城市非常熟悉,所以也更容易看到一些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渝快政平台或者‘随手拍’小程序就可以直接上报,事情解决之后心里会感觉很满足。”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社区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上报的基层治理问题有25个,办结率100%。同时,社区推行“社会治理积分兑换制”,将参与治理的积分作为评优、推优入党的重要参考,选树先进典型6人。
以服务暖“新”,以治理融“新”。秋月门社区的实践表明,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更是基层治理的“新力量”。通过“聚、管、用”三个维度的精准发力,社区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更激发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秋月门社区党委书记王长秀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服务,让更多新就业群体从‘幸福驿站’出发,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书写更多温暖故事。”(记者 谭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