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生产现场
设计年处理健康人血浆1200吨;
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拥有丰富多样产品线的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兰生物重庆公司”),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身处血液制品这一小众赛道上,华兰生物重庆公司也面临创新研发周期长、研发到生产的落地周期长、人才培养周期长等一系列长周期难题。该公司通过深度融合策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自主创新+联合创新”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超前培养+AI辅助”推进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而有效破解长周期难题。
坚定创新
自主与借智同步发力
据估计,全国的血液制品行业规模目前在3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在10余家企业。这条赛道可谓极其小众,但又关系人民健康,极其重要。自2007年落户涪陵以来,华兰生物重庆公司专注于该赛道发展,目前是重庆市唯一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
荣誉加身、数据亮眼的背后,是华兰生物重庆公司长周期的付出。该公司研发部经理张建璀介绍,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该行业一个工艺的创新研发在实验室阶段可能就需要4-5年。该公司坚定聚焦重点产业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近两年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1个亿左右,占公司销售收入的8%-9%。”张建璀说。
华兰生物重庆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目前已组建包括工艺研究院、检测研究院、健康研究院和装备研究院在内的“1+4+9+n”的研发平台。同时,该公司积极借助“外脑”,通过节点技术合作加速研发进程,破解长周期问题。该公司已和金凤实验室、长江师范学院、理工清科等重庆市内外的科研机构开展一系列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涪陵健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组合拳”政策激励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创建、科技型企业培育配套制定全链条的政策措施“服务礼包”,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动能,华兰生物也从中获益。华兰生物重庆公司目前已取得220件专利,位居血液制品行业第一。
引智育才
“赶早”模式AI模式双管齐下
产业链发展需要创新链支撑,创新链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华兰生物重庆公司坚持引智育才,不断壮大研发队伍,仅去年就招收10余名硕士研究生充实研发队伍,目前公司研究人员超过100人,占公司职工比例超过16%。
近年来,涪陵制定《涪陵区人才(团队)引育扶持激励十条措施科技创新领域实施细则(试行)》,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之下,华兰生物重庆公司鼓励“全员研发、人人创新”。
华兰生物重庆公司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杨天柱介绍,公司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在人才储备方面突出“赶早”,公司将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从以往的毕业季进高校招聘,提前到大一阶段。“我们从2022年开始,开创性地设立企业开放日,迎接大一新生走进企业,了解行业,了解多元化的职业发展,为大一新生搭平台拓视野,也为未来企业人才的储备做好了良好的渠道。”杨天柱说。
赶早亦赶“巧”,华兰生物重庆公司利用AI的智慧精巧,推动人才队伍的发展。今年该公司首次引入AI测评手段,从心态、管理等多维度对员工进行多元化评估,并参考评估结果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方案。“这是我们在传统培养模式之外,探索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对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的新尝试。”杨天柱说。
华兰生物重庆公司将外部人才需求与内部企业需求融合,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融合,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生态,从而形成良性成长的人才链,推进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高水平创新主体、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记者 温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