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嘉兴市援建 ——马鞍双溪便民服务中心
嘉兴,一座红色基因浸润的城市。涪陵,一座长江和乌江孕育的城市。1993年,一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对口支援任务,让这两座城市千里结缘,共同演绎出一曲对口援建的美妙乐曲,奏响了一曲红船赞歌。
自1993年启动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嘉兴历届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市县区一直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对标涪陵区所需,倾尽嘉兴所能,用心用情,持之以恒支援涪陵区三峡移民及后续工作。特别是2014年原国务院三峡办作出新时期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部署以来,嘉兴市迅速行动,结合两地实际,不断健全完善交流互动、干部挂职、人才培训等长效机制,逐步走出一条“帮基本、扶重点、重智力”的对口支援新路子。
31年来,嘉兴市累计无偿捐赠资金4882万元,实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157个;实施对口支援经济合作项目8个、到位资金384万元;接收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015人。有力帮助涪陵实现了三峡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目标,有力推动了涪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些帮助,让远隔千山万水的涪陵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来自嘉兴的浓浓爱意,见证嘉兴对口支援涪陵的巨大成果,涪陵人民永远铭记于心、感恩在怀。
我们永远铭记,是嘉兴的无偿援助弥补了涪陵发展资金的不足;是嘉兴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给移民辟出一条致富路;是嘉兴带来的先进理念助力涪陵发展突围。如今,置身涪陵的山间农田、乡镇村庄,在一派生机盎然的产业发展新图景中,处处清晰可见浙江省嘉兴市的印记。
大爱无私
聚焦民生绘浓幸福生活底色
点滴民生事,汇成幸福源,为涪陵群众的幸福生活添了一抹最亮的底色。新妙,是涪陵的革命老区,是一片炽热的红色热土。清爽整洁的道路,繁茂的花草树林,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当居民谈起新妙大道绿化提升项目时,就忍不住连连称赞,感谢嘉兴对涪陵的无私援助。
?
嘉兴市援建——新妙大道绿化提升项目
新妙大道绿化提升项目是2022年度嘉兴桐乡市对口援建项目,项目总投资38万元,其中桐乡市无偿捐赠资金20万元,在新妙大道海怡天安置房出入口1500平方米土地上,打造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展示“耳目一新,妙不可言”的主题。项目的建成,助推涪陵区创建生态园林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妙镇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群众出行安全隐患,提升新妙小城市形象,成为新妙镇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4年,嘉兴捐赠210万元,助力修建蔺市镇客运中心汽车站。
2017年,嘉兴捐赠121万元,助力修建马鞍街道双溪便民服务中心。
2019年,嘉兴捐赠132万元,助力修建石沱镇移民休闲文化广场。
2020年,嘉兴捐赠104万元,助力修建鹅颈关村农村移民人居环境及产业综合帮扶项目。
……
自对口支援涪陵区以来,嘉兴市始终从解决移民群众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嘉兴市及下辖市县区累计无偿捐助各类资金4882万元,建设移民文化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和福利院等大批社会事业项目157个,切实改善了移民小区生产生活条件。从2014年开始,嘉兴市累计无偿捐赠专项资金1381万元,支持涪陵区实施16个城镇移民小区帮扶和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截至目前有9个项目建成投用、7个项目在建。
?
爻里小镇嘉兴路
一直以来,涪陵人民用最朴实的方式感谢嘉兴市的无私援助,以对口支援地命名实施项目,涪陵区江北街道嘉兴路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嘉兴路位于重庆市级重点项目——涪陵江北旅游区爻里小镇示范区,北起点易路爻里小镇平交口,南至江北滨江路,全长679米,路幅宽9米,为双向两车道。2021年12月24日,南宋“程朱理学”的发祥地点易园和爻里小镇项目配套工程——涪陵区江北街道嘉兴路建成通车,为点易园开园和爻里小镇开街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如今,在涪陵,以对口支援地命名的一批批道路、移民广场等见证着嘉兴对口支援涪陵的深情厚谊,成为嘉涪对口支援的永恒印记。
鱼渔兼授
聚焦发展助力移民安稳致富
由于涪陵库区的资源、市场、环境容量有限,必须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将库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库区的兴旺需要产业支撑,产业支撑能够带动移民就业致富。加强技能培训,引导更多优秀企业走进库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善库区的就业环境,带动移民增收致富成为嘉涪对口支援的一项重点工作。
对口支援,不仅要扶资,更要扶智。对口支援给涪陵带来的,既有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事业的改变,还有人才素质的提升、开放理念的形成。嘉兴坚持扶资与扶智并重,为涪陵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产业扶持、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大量帮助,不断增强涪陵发展“造血”能力。
就业乃民生之本。百万移民搬迁,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出路”问题。嘉兴市大力促进涪陵区移民安稳致富,作为移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每年定期为涪陵区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移民致富带头人。
?
嘉兴市援建——蔺市桃园村便民服务中心
2009年以来,嘉兴市累计培训涪陵区移民致富带头人及库区干部16期588人次。通过培训,移民群众及库区干部开阔了眼界,转变了发展观念,增长了才干,激发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一大批移民通过技能培训成功就业。
初夏时节,涪陵区珍溪镇三角村成片的柑橘林郁郁葱葱,枝头硕果累累,煞是好看,已成为村民的致富树。这一切源于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参加了嘉兴移民致富带头人培训。
“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后,不仅开拓了思路开阔了眼界,而且坚定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李明介绍,他们村因地制宜,选定种植柑橘和花椒作为主导产业,如今该村种植柑橘2000余亩,花椒近500亩,助力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2003年以来,嘉兴市多批次接收涪陵区干部挂职锻炼,使他们有机会在发达地区和开放环境中见世面、增才干,有效提高了政治站位、开阔了视野眼界。涪陵区组织的60名赴嘉兴挂职干部中,已有46名干部被纳入区管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其中29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2名干部成长为市管领导。越来越多的涪陵干部通过挂职、培训等交流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23年,32名涪陵区水利干部赴嘉兴参加培训。培训采用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围绕“嘉兴市水利发展规划介绍”“嘉兴河道治理与建设”“数字化改革与应用实践”等方面,邀请嘉兴市水利系统专家、领导作主题讲座,开展深度交流;组织现场教学,精心挑选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员前往实地学习参观,理实结合、学以致用,获得全体学员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参加培训的区水利局规划科干部说:“这次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嘉兴市水利规划工作目光长远,不仅考虑水利方面的作用,还考虑到水利设施、水利建筑和城市建设、乡村发展的协调互补,使水利工作真正服务于城市、乡村,对我今后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
?
嘉兴市援建——石沱镇移民休闲文化广场
据悉,嘉兴市累计实施对口支援经济合作项目8个,协议资金5.3亿元,促成浙江平湖艳阳纸帕厂、桐乡市弥猴菜业公司、鸿翔环境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等在涪落地。其中,2024年3月27日,在“知名浙商重庆行”活动上新签约鸿翔环境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协议资金5.26亿元。从榨菜加工、汽车部件生产、垃圾资源化处理等方面促进涪陵库区持续践行“科创+”“绿色+”发展理念。
涪陵区龙潭镇海拔600米以上,自古以来都是一块肥沃的土地,这里气候独特,山清水秀,最适宜水稻的种植生长,被重庆市列为优质稻种植基地。当前正值水稻插秧时节,该镇的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和水稻插秧作业,田间地头洋溢着勃勃生机。
2014年,嘉兴市农科院、嘉兴市禾欣米业公司与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龙潭水稻专业合作社、龙潭米业公司合作开发出龙潭富硒米产品,填补了重庆市优质大米产业化开发中无富硒大米的空白。目前,已在龙潭镇建立了3500亩绿色富硒米种植示范基地,累计推广生产11500亩,年均新增经济效益165万元以上。
每一个对口支援项目都凝结着嘉兴人民的深情厚谊,每一个经济合作项目都有力推动了涪陵发展。涪陵区将严格管好用好每一笔捐赠资金、建好护好每一个援助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加快项目进度,确保嘉兴捐赠资金、援助项目都用在移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益。
与此同时,涪陵区将始终秉承“对口支援无小事”“企业无小事”的理念,积极为嘉兴企业提供“服(涪)到位、零(陵)距离”的优质服务,助力对口支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努力把涪陵打造成为浙商在外发展的理想投资地。
深化友谊
聚焦未来开创对口支援新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嘉兴与涪陵两地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各级各部门坚持每年互动交流,“走亲戚”形成常态,常来常往,感情越走越亲,有力助推了对口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国强,时任南湖区委书记朱苗,海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江莺、副县长仲建锋,平湖市委副书记王道平等各级领导,累计20批次184人来涪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无偿捐赠资金、检查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两地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
2022年,涪陵区党政代表团赴嘉兴瞻仰红船并考察交流。在南湖瞻仰革命红船,重温红船精神;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红船起航”主题展,追忆峥嵘岁月,真切感悟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有其源。涪陵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工作要求,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东西部协作等战略机遇,以深化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更加注重学习嘉兴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思想破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举措,积极拓宽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全面开创新时代嘉涪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涪陵人民将永远铭记嘉兴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文/记者 洪俊 图/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