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石柱县
深耕改革土壤 深掘服务质效
美丽石柱。
1?突出需求导向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01?开设企业服务专区
在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开设企业服务专区,由县发展改革委、县工商联和县经济信息委工作人员共同进驻,按照“收集—交办—办理—回访”工作流程为企业开展服务,对外开通企业服务24小时热线电话,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政策解释、预约服务。
企业服务专区累计开展“代帮办”48次、预约服务21次、政策咨询及解释260余次,解决企业实际存在困难和问题54个。
02?建立“一企业一法官”制度
拓展“一街镇一法官”工作职能范围,针对全县规上企业建立“一对一”法官对接联系机制,帮助重点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提供法律咨询、政策性咨询和风险评估提示,从源头上减少企业摄入矛盾纠纷和涉企诉讼。
累计对全县51家规上企业选派法官定点联系,发放法律风险提示书27余份,开展企业法治宣讲2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3次,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18次。
03?创新金融产品提升企业获得感
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服务指南》,推进金融机构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银担”协同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银税互动”产品,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每季度定期梳理企业融资需求,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督促金融机构线上线下主动对接,为企业全力做好融资服务保障。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小微贷款余额约68亿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2?突出便捷导向 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01?并联审批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健全完善“1+5”并联审批制度,将涉及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和县级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并联审批范围,实行“统一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剪掉部门之间独立审批的繁琐程序,畅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
累计为财信城三期二标段方案设计等83个项目开展并联审批。
02?开展“一项一档”管家式服务
为建设单位办理的项目建立审批服务档案,每个项目明确一位“管家”,按流程时间节点跟踪回访项目办理进度,严格打表办理时间,做到项目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工作有人推,协助解决审批服务中存在的“疑难杂症”。
累计为全县98个重点项目建立了审批服务档案,推动审批服务更加高效快捷。
03?深入开展“靠前服务”
由县住房城乡建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县招商局、县工商联、县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组成靠前服务专班,针对企业或项目开展靠前服务,在企业或项目在进入审批环节前,靠前服务专班就主动与业主对接,为其送政策上门、具体业务指导,为快速开展审批服务创造条件,推动审批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截至目前,累计为15个企业和11个项目开展靠前服务。
3?突出创新导向 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01?县领导入驻行政服务大厅
制定印发《石柱县县政府领导常态化入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工作机制》,每周一名县政府值班领导在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值班一天。坚持“一线发现问题、一线研究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值班领导在服务大厅“坐诊”,专解政务服务过程中“疑难杂症”。
自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解决现场发现问题46个、遗留问题7个。
02?开展“指尖上”便捷服务
为方便办事群众线上查询和办理政务服务,整合政务服务政策及相关服务,建立政务服务小程序APP,实现登录注册、证照查询、办件查询、“好差评”在线评价、办事指南查询、高频事项申报功能。
累计上线查询类服务1469项、可办理类服务1362项,促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利企。
03?开展服务质效评比
在服务大厅所有窗口工作人员中开展“三清三亮三比一满意” (三清: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三亮: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三比:比服务、比效能、比业绩)服务效能评比活动,营造政务服务“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结合评比活动的开展,发布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64个套餐、“马上办”631项、“网上办”1385项、“就近办”603项、“一次办”1442项、“容缺办”75项,全面助推为民服务提速增效,群众办事满意度提升至98%。